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二》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二》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蚍蜉堪笑亦堪怜,撼树无功更怫然。

赋就柳州聊解祟,诗成彭泽要归田。

身谋共悔蛇安足,理遣须看佛举拳。

怀祖定知当晚合,次君未可怨稀迁。

(0)
翻译
小小的蚍蜉既可笑又可怜,试图摇动大树却徒劳还生气。
在柳州完成诗篇暂且消解烦恼,彭泽归田的想法更加坚定。
自身谋划的过错如同蛇足,唯有道理才能派遣忧愁,如同佛举拳示意放下。
怀念祖先,知道自己注定应在今晚团聚,对于朋友的升迁不应心生怨恨。
注释
蚍蜉:比喻微小的力量。
怜:可怜,引申为可笑。
撼树:摇动大树。
怫然:愤怒的样子。
赋就:写完诗。
聊解祟:暂且消解困扰。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
归田:辞官归隐。
身谋:自身的打算或计划。
蛇安足:比喻多余或不切实际。
理遣:用道理来排解。
佛举拳:佛教中象征放下或领悟的姿势。
怀祖:怀念祖先。
晚合:指夜晚团圆。
次君:指朋友。
稀迁:少有的升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二)》。诗人以蚍蜉撼树的寓言开篇,表达对自身处境的自嘲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挫折的愤慨。他提到在柳州写诗以排解困扰,又借陶渊明彭泽归田的故事,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厌倦之情。

"身谋共悔蛇安足",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认为过去的追求如同蛇足,徒增烦恼。"理遣须看佛举拳",他试图通过佛教的智慧来寻求内心的平静,暗示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怀祖定知当晚合",诗人怀念祖先的遗志,意识到回归家族传统或本真也许更为合适。

最后两句"次君未可怨稀迁",是对友人的安慰,说尽管仕途变迁,也不必过于抱怨,暗示了对友人遭遇的理解和劝慰。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自我反省,又有对友人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四景·其三

新秋凉露湿荷丛,不断清香逐晓风。

满目秾华春意在,晚霞澄锦照芙蓉。

(0)

元宫词·其一○七

丛生桂树后山幽,花石犹传宋代留。

宫媪引来岩际望,蔡河春浪拍天浮。

(0)

元宫词·其五十九

夜深烧罢斗前香,旋整云鬟拂御床。

遇着上班三鼓尽,内筵犹自未抬羊。

(0)

元宫词·其三十七

自供东苑久司茶,览镜俄惊岁月加。

纵使深宫春似海,也教云鬓点霜华。

(0)

元宫词·其三

棕殿巍巍西内中,御筵箫鼓奏薰风。

诸王驸马咸称寿,满酌葡萄饮玉钟。

(0)

宫词一百七首·其五十九

掬面东风酒晕浓,频将罗扇掩羞容。

抬头只恐君王见,佯把金针花下缝。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