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守龚君勉于庵内别构丙舍祀苏公颜之曰三过而悉步其韵一时诸贤和之不佞继焉·其二》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守龚君勉于庵内别构丙舍祀苏公颜之曰三过而悉步其韵一时诸贤和之不佞继焉·其二》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树杪招提郭外村,端明遗偈镇山门。

高僧夏腊何烦计,前辈风流可重论。

谒罢只知词客贵,觉来真让法王尊。

尚疑此话多人我,何似翛然两不言。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三过而悉步其韵》,是为纪念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与秀州僧人本觉庵文长老的交往而创作。诗中充满了对苏轼人格魅力的赞美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首联“树杪招提郭外村,端明遗偈镇山门”描绘了苏轼在杭州任职时的场景,通过“招提”(寺庙)和“端明遗偈”(苏轼留下的诗句)的描写,展现了苏轼与佛教文化的深厚联系,以及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颔联“高僧夏腊何烦计,前辈风流可重论”表达了对苏轼与高僧交往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夏腊”指的是僧侣修行的时间,暗示苏轼与高僧之间的深厚友谊超越了世俗的计较,他们的风流才情值得后人反复讨论。

颈联“谒罢只知词客贵,觉来真让法王尊”进一步强调了苏轼作为文人的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尊敬。这句诗说明了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道德修养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超越了法王。

尾联“尚疑此话多人我,何似翛然两不言”则是对苏轼与僧人之间交流的深刻反思。这句话表达了对苏轼与僧人之间对话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轼与僧人交往的回忆,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送金松槜归永嘉

可惜西风早,无因得放迟。

吹将客归去,空有梦相随。

旧舍松根在,新坊酒价低。

倘行天竺路,须为访留题。

(0)

杨柳

忆别东湖两度春,西湖柳眼又新新。

想因一样湖边柳,一样春风一样青。

(0)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其一

桂殿吹笙夜不归,苏仙诗板挂空悲。

世人舐鼎何须笑,犹胜先生梦石芝。

(0)

夜宴曲

金麟喷香烟龙蟠,玉灯九枝青阑干。

明琼翠带湘帘斑,风帏绣浪千飞鸾。

舞娥紫袖如弓弯,云中一笑天解颜。

衔杯快卷玻璃乾,花楼促箭春宵寒,二十五声宫点阑。

(0)

元日山寺

听熟朝鱼又暮钟,全将慵懒度三冬。

贪眠豹褥窗间日,怕拥驼裘陌上风。

登版自怜行蹭蹬,读碑仍怪视蒙笼。

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

(0)

步入衡山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閒身信马蹄。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