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品令.夏夜》
《品令.夏夜》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品令

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辘轳清冷。

一天松籁,半规晶饼。慢泻流光,渐映素瓷绿茗。

微茫杳冥。水廊外、风荷整。

阑干碎拍,旧游何处,瑶京路永。

簸满空庭,帘影树影鬓影。

(0)
鉴赏

这首《品令·夏夜》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夏夜清凉、静谧的画面。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夜色凉千顷”,开篇即以“凉”字点明了夏夜的清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凉意所覆盖,给人以宁静之感。“携笛簟、依金井”,词人通过“笛簟”和“金井”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夏日夜晚的凉爽,也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求心灵的慰藉。“辘轳清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凉,同时也为下文的“松籁”和“晶饼”等元素铺垫,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一天松籁,半规晶饼”,这两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食物的形状巧妙结合,松籁的轻柔与晶饼的圆润相互映衬,既表现了夏夜的宁静之美,又蕴含着生活的温馨与甜蜜。“慢泻流光,渐映素瓷绿茗”,通过“流光”与“素瓷绿茗”的对比,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茶香的悠长,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雅致。

“微茫杳冥,水廊外、风荷整”,这一段描绘了远处的朦胧景象与近处的风荷之景,通过“微茫”与“杳冥”的对比,以及“水廊”与“风荷”的动态与静态结合,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又和谐的意境。“阑干碎拍,旧游何处,瑶京路永”,词人通过“阑干碎拍”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而“瑶京路永”则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簸满空庭,帘影树影鬓影”,以“簸满空庭”收尾,形象地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同时通过“帘影”、“树影”和“鬓影”的叠加,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整首词通过对夏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念奴娇·修姱人物

修姱人物,元如许、谁把屏星留却。
弄破峨眉山月影,似作平分消息。
卷雾名谭,翳云长袖,未称三池客。
且然袖手,人间烦暑方剧。
分手未见前期,风前耿耿,目断斜阳角。
亦欲乘风归去也,问讯故山猿鹤。
紞鼓催鸡,挥弦送雁,转首成乖各。
愿加飡饭,书来频寄新作。

(0)

满江红·物象芸芸

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
更时把、荷衣芰制,从容平熨。
云淡天空诗献状,竹深花静机藏密。
对窗前、屏岫老仪刑,真颜色。
商古道,谁俦匹。
评今士,谁钧敌。
向平舟问雁,久间霜翮。
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
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

(0)

西江月·一段同云似练

一段同云似练,更无剩幅间边。
玉娥不怕五更寒。
剪就飞花片片。
酒里吟边竞爽,枝头枝底争妍。
入春无物不芳鲜。
只我依然颜面。

(0)

满江红·许大才名

许大才名,知几许、功夫做得。
独自殿、三朝耆旧,岿然山立。
出处只从心打当,去留不管人忻戚。
抱孤衷、脉脉倚秋风,无人识。
龙可养,凡鳞匹。
鸾可挚,凡禽敌。
便翩然归作,玉龙仙客。
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
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须华发。

(0)

满江红·见说新来

见说新来,把闲事、都齐阁束。
日用处、浑无凝滞,天机纯熟。
帘卷春风琴静好,庭移晓日兰芬馥。
笑可曾,些子上眉头,萦心曲。
吞宇宙,船明玉。
批风月,诗成轴。
问人间底处,升沈荣辱。
与我言兮虽我愿,不吾以也吾常足。
但年年、先后放灯时,篘新醁。

(0)

满江红·世道何常

世道何常,都一似、水流云出。
叹自古、燕巾滥宝,楚山迷璧。
老我如今观变熟,行藏语嘿惟有时适。
似沧溟、容得乘禽飞,双凫集。
花露晓,松风夕。
经味永,山光吸。
历岩中考第,案头月日。
物欲强时心节制,才资弱处书扶掖。
拟棕鞋、桐帽了平生,投簪舄。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