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閟高风动四夷,早知名盛有危机。
弃财脱兔投林去,犹有余殃触是非。
清閟高风动四夷,早知名盛有危机。
弃财脱兔投林去,犹有余殃触是非。
此诗以倪高士竹木图为引子,寓含深刻哲理。首句“清閟高风动四夷”,描绘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仿佛高风自远而至,触动四方,喻指倪高士之竹木图所蕴含的高尚品格与深远影响力,跨越时空,触动人心。
次句“早知名盛有危机”,则点明了名望与地位背后的潜在风险。在赞誉与追捧中,往往伴随着误解与挑战,正如竹木图虽得名盛,却也暗藏危机,需谨慎对待。
“弃财脱兔投林去”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倪高士比作一只脱兔,选择放弃物质的诱惑,逃离纷扰的尘世,投身于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展现了倪高士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面对名利诱惑时,保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犹有余殃触是非”,则提醒人们即使在远离尘嚣之后,也可能因过去的言行或遗留的影响而招致非议或责难。这句话既是对倪高士可能遭遇的警示,也是对所有追求精神自由之人的提醒: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同时,也要警惕外界评价可能带来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倪高士竹木图这一载体,探讨了名望、自由、责任与评价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精神追求的赞美与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