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平原百里赊,寂寥深处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樵爨,一□□□有野花。
远出小童寻路径,归来老叟带烟霞。
数声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门月满斜。
满目平原百里赊,寂寥深处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樵爨,一□□□有野花。
远出小童寻路径,归来老叟带烟霞。
数声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门月满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村的宁静景象。首句"满目平原百里赊"展现了广阔的田野延伸至远方,显得辽阔而空旷。"寂寥深处见人家"则点出了在广袤之中隐藏着几户人家,增添了人情味。
"三间草屋无樵爨"描述了简朴的农舍,没有炊烟升起,暗示这里或许少有人烟,生活节奏悠闲。"一□□□有野花"中的空缺部分可能是"树"或"篱笆",意为屋前有野花点缀,增添了自然之美。
"远出小童寻路径"描绘了远处孩童在寻找回家的路,显示出乡村生活的简单和纯真。"归来老叟带烟霞"则以老翁的形象,暗示了日落时分,他带着夕阳的余晖归来,富有诗意。
最后一句"数声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门月满斜"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传来笛声,月光洒在柴门前,画面静谧而温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乡村的宁静与祥和,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君不见秦王一旅定两京,武功文德致太平。
晚年却爱兰亭字,收拾茧纸归昭陵。
前朝淳化号极治,典章文物焕日星。
遗书购求到笔帖,秘府昼静闻登登。
铜驼翁仲两荆棘,况此烂石何足凭。
当时巳愧千载后,影外之影聊相仍。
即今见此遂希世,古意虽远犹典型。
文章于道固小技,而况字画纪姓名。
痴儿传观竞彷佛,至有呕血求其精。
残编断简无足论,此事自关时废兴。
愿君持此待善价,他年不厌家鸡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