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尾龙旌驻塞陲,穹窿帷幕庆云披。
底将外视称瓯脱,即看来宾逮月支。
千祀永遵清制度,中朝间用汉威仪。
挏官三爵何须限,正是秋高湛露时。
豹尾龙旌驻塞陲,穹窿帷幕庆云披。
底将外视称瓯脱,即看来宾逮月支。
千祀永遵清制度,中朝间用汉威仪。
挏官三爵何须限,正是秋高湛露时。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皇帝在边疆地区举行盛大宴会的情景,展现了其对周边藩属国的尊重与礼遇。首句“豹尾龙旌驻塞陲”以豹尾和龙旗象征皇家威严,驻扎在边疆,显示出统治者的权威。接着,“穹窿帷幕庆云披”描绘了庆祝活动的壮观景象,穹窿代表高耸的帐篷或宫殿,庆云则象征吉祥之气,整个画面充满了喜庆和庄重。
“底将外视称瓯脱,即看来宾逮月支”两句进一步说明了宴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展示内政的稳定和制度的完善(“千祀永遵清制度”),也是为了接待来自远方的宾客,如月支等少数民族,体现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重视和包容。
最后,“中朝间用汉威仪”强调了在处理内外事务时,既要保持清朝的制度和威严,也要借鉴汉朝的礼仪,展现出一种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自信。“挏官三爵何须限,正是秋高湛露时”则表达了宴会中对宾客的敬意,以及在秋高气爽、露水滋润的季节里,通过三次敬酒的方式,表达对宾客的深厚情谊,没有等级的限制,体现出平等和友好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清朝盛世的繁荣景象和对边疆治理的智慧,也体现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和对礼仪的重视。
遥知风雨后,明月湿江蓠。
几处如寒食,荒流空莫思。
雨耕侵坏冢,春网得沈碑。
若起论兹世,先生何所为。
上临墉,戈耀日。韎韦指顾,流电疾。
罪止其魁,不及卒。其魁则顽,曰予虢自出。
坐于辕门,斧以率归。子往谕,泣股栗。
语中其肝,至毕述。侍不及屏,沮回遹鞠。
投于燎,甘所即。皇仁闵下,焉止跸。
貔貅彻灶,归数实。获其棘矢,纳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