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听莺语,商量一树梅。
看承花未了,排办雨将来。
终日听莺语,商量一树梅。
看承花未了,排办雨将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落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终日听莺语,商量一树梅。"
这里“终日”表达了一天之久,“听莺语”指的是燕子(即燕鸣)的叫声,而非真的在与莺鸟交谈。“商量”意为讨论或思考,与“一树梅”相结合,意味着诗人全日沉浸于对那棵梅花的观赏和深思。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贞不屈、寂寞高洁的情操,这里可能隐含诗人对于品格或境遇的自我反思。
"看承花未了,排办雨将来。"
“看承”意为观赏,“花未了”表达梅花尚未完全开放之状。“排办”是指预备、准备的意思,而“雨将来”则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春雨。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期待与等待的心情。春雨往往象征着生机与新生的开始,这里可能寓意着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春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