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雨洒深秋,清吟兴邈悠。
遥峰青乍掩,空宇白如流。
牧马声全息,虞人火未收。
苍茫烟霭意,恰似凭江楼。
塞雨洒深秋,清吟兴邈悠。
遥峰青乍掩,空宇白如流。
牧马声全息,虞人火未收。
苍茫烟霭意,恰似凭江楼。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雨中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深远的意境和浓郁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塞雨洒深秋”,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季节,边塞的雨水在深秋时节倾洒而下,为全诗奠定了凄凉而又壮美的基调。接着,“清吟兴邈悠”一句,通过“清吟”二字,暗示了诗人的思绪悠远,情感深沉,与自然界的雨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遥峰青乍掩,空宇白如流”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远处的山峰在雨中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而广阔的天空则如同流动的白绸,与地面的雨幕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牧马声全息,虞人火未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边塞生活场景。牧马声的消失,意味着雨中的宁静,而虞人(古代负责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人)的火未熄灭,又透露出边塞生活的独特气息,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和谐共处。
最后,“苍茫烟霭意,恰似凭江楼”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苍茫的烟雾与霭气,仿佛是边塞特有的景象,与想象中的江楼相映成趣,既表达了对边塞景色的独特感受,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状态的独到见解,既有壮阔的气势,又不乏细腻的情感,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