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五夜城外火初六午城中复火》
《初五夜城外火初六午城中复火》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燎原何事倚春城,谁使炎炎日夜明。

上客何功徒烂额,自他有耀独关情。

夏馀烬在畴相合,陈后灰然孰并京。

寄语青阳休泄泄,时膏速向晓云行。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社会动荡时期,城市遭遇火灾的场景,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灾祸的忧虑与对时局的关切。

首联“燎原何事倚春城,谁使炎炎日夜明”,开篇即以“燎原”喻指火灾,以“春城”象征繁华的城市,通过“何事”和“谁使”提出疑问,表达对火灾原因的困惑与不解。同时,“炎炎日夜明”形象地描绘了火灾的肆虐与蔓延,夜晚也因大火而明亮,突显了灾难的严重性。

颔联“上客何功徒烂额,自他有耀独关情”,运用反问手法,指出火灾并非某个人或群体的功劳,而是普遍的灾难,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其中“烂额”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火灾中挣扎求生的情景,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同情。

颈联“夏馀烬在畴相合,陈后灰然孰并京”,进一步描述了火灾后的惨状。夏季余烬与陈年灰烬交织在一起,暗示火灾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之广。同时,将“京”与“并京”相对比,强调了火灾对整个城市的毁灭性影响。

尾联“寄语青阳休泄泄,时膏速向晓云行”,诗人以“青阳”象征春天,希望春天能带来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乐观,因为“时膏”(比喻时机或资源)需要及时利用,如同“晓云行”一样,迅速行动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的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火灾的描绘,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春云

松边寒彩过前山,松下铺毡坐不还。

泽物为霖休自苦,且来相伴约斋閒。

(0)

咏清苦

清苦任渠诗作祟,黑甜安尔睡为魔。

七言赋就赏音少,一枕觉来佳兴多。

(0)

戏答客问

桂隐芙蓉盛,柴门日日开。

若无诗与酒,不请看花来。

(0)

尖檐帽

落魄青楼倒接䍦,醉花争插乱红欹。

如今两垫纶巾角,汝帽尖新却自宜。

(0)

驽马固多肉,元鹤原骨轻。

以彼栈豆意,方此云霄情。

汨汨世纷远,萧萧中虑盈。

将寻包道士,一问升天行。

(0)

登真观在利州嘉川县西五里南临宋江相传云张天师栖真之地至今有遗履池县下二十馀里江心有积石土人谓天师殡鬼堆石上有纹隐起类篆籀土人谓天师符观中多大柏连抱皆数百年物也又有铁铸老君二其一已损六月初五日少息观中闻其事于小童与石刻颇验云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

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

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

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

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

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

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