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席临方池,垂杨散绿阴。
清风飒然至,骄阳赫流金。
竹光摇翠羽,荷气薰葛襟。
黄鸟何处来,交交弄好音。
虽非采真游,已无尘俗侵。
平生厌喧嚣,始得谐素心。
展席临方池,垂杨散绿阴。
清风飒然至,骄阳赫流金。
竹光摇翠羽,荷气薰葛襟。
黄鸟何处来,交交弄好音。
虽非采真游,已无尘俗侵。
平生厌喧嚣,始得谐素心。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池边纳凉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静。
首句“展席临方池”,开篇即点明地点,一幅展开的席子置于一方池塘之畔,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着“垂杨散绿阴”,杨柳垂下,绿荫洒落,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清凉与生机。随后,“清风飒然至,骄阳赫流金”两句,对比鲜明地描绘了清风与烈日,清风带来一丝凉意,而骄阳则象征着炎热,两者形成强烈反差,更显纳凉之乐。
“竹光摇翠羽,荷气薰葛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宜人。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翠羽般轻盈,荷叶散发的香气弥漫四周,熏染着诗人的衣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黄鸟何处来,交交弄好音”以黄鸟的鸣叫作为背景音乐,增添了一抹生动活泼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虽非采真游,已无尘俗侵”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进行真正的隐居生活,但在这片池边找到了心灵的宁静,远离了世俗的纷扰。最后一句“平生厌喧嚣,始得谐素心”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这次纳凉经历中找到内心平静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池边纳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晋室陵迟帝纪侵,群英晦迹匡山阴。
楼烦大士麾麈尾,十七高贤争扣几。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银蟾飞到觚棱外。娟娟下窥龙尾。
电紫鞘轻,云红筤曲,雕玉舆穿灯底。峰缯岫绮。
沸一簇人声,道随竿媚。
侍女迎銮,燕娇莺姹炫珠翠。
华胥仙梦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换尘世。
淡柳湖山,浓花巷陌,惟说钱塘而已。回头汴水。
望当日宸游,万□□□。但有寒芜,夜深青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