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这首清代诗人艾畅的《野花》描绘了一位远离故乡的行役者在旅途中的感受。首句“抛却故乡春”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温暖春色的舍弃,暗示了离乡背井的艰辛。接着,“野花纷到眼”以视觉形象,写出旅途中无处不在的野花,它们虽美,却触动了游子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令人“一伤神”。
诗中“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将自己比作孤零零的野花,与大地的风露和尘土共处,象征着在外漂泊的无助与落寞。最后两句“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以名园中的废弃土地隐喻自己的才华或理想,无人赏识或接纳,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野花这一意象,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人生际遇的感慨,语言朴素而情感深沉。
君昔还家我为客,客邸论诗坐连夕。
酒壶棋局间嘲诙,眼底十年犹历历。
君今为客我留家,南云望望渺天涯。
钟情已怀儿女恋,回首况对江梅花。
梅花的的映空碧,君到南中我应北。
南与北,转暌违,梅花心事更谁知。
岁寒冰雪金台下,犹可因风寄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