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声摇六博盆,纤纤人在绿窗根。
隔纱想见春风面,云滑金钗欲溜痕。
巧笑声摇六博盆,纤纤人在绿窗根。
隔纱想见春风面,云滑金钗欲溜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闺中春日画面。首句“巧笑声摇六博盆”,通过女子轻盈的笑声和游戏中的骰子声,传达出一种欢乐的气氛。"六博"是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笑声的巧妙似乎暗示着女子的聪明与活泼。
接着,“纤纤人在绿窗根”描绘了女子的娇美形象,"纤纤"形容手指细长,"绿窗"则象征着春天的清新与闺房的幽静,女子坐在窗边,显得格外动人。
“隔纱想见春风面”进一步刻画女子的想象,她隔着窗纱想象着春风拂过自己脸颊的情景,这不仅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也暗含了女子的含蓄情感,仿佛春风也能传递她的柔情。
最后,“云滑金钗欲溜痕”以富有动态感的意象收尾,比喻女子的秀发如云,金钗在其中轻轻滑动,仿佛留下痕迹,既表现了女子的秀发之美,又增添了画面的动态和生活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闺中女子的活泼、娇媚和春日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赞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云外河梁影。订幽欢、迢迢此夜,玉拼渡稳。
霞佩霓裳香雾湿,水面无波风定。
看十二、阑干低亚。
说到年时离绪恶,悔无钱、帝遣东西迥。
漏迟唱,梦休警。天街寂寞笙歌冷。
早隔断、西飞青鸟,碧城芳讯。
昨岁相如秋病苦,劳汝绿华亲问。
空剩得、劫灰成寸。
未必桥边犹忆我,只漫漫、怨海难填恨。
星隐约,月重晕。
凉月西斜,拓卐字疏疏,飞白低认。
半掩回廊,何似晓来平正。
刚是侧倚春人,只里外、两边谁省。
靠粉墙、送得灯来,端的玉钩愁损。
矮枝红叶疑飘尽,渐周遮翠桐移近。
重重不碍弓鞋步,无奈玲珑难凭。
围著水上红桥,浸入双行凄冷。
问碧城多远,应一样朦胧影。
珠帘半卷,乌衣归未,望穿双眼。
软语东风,香约盼伊重践。
莫应也似江南路,误入卢家庭院。
记飘零尽了,六朝金粉,梦儿寻遍。
向歌楼舞榭,春愁悄话,杏雨丝丝零乱。
怅暖惆寒,要识主人情眷。
待传芳信天涯去,忍怯花程辽远。
到清明、莫负阿娇金屋,料应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