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士不识道,求之言语间。
旷哉至人心,澹然幽且閒。
松桧满涧壑,白云冠崇山。
清风四边来,流泉出其间。
钜之极无外,微之入无端。
欲辨忽已忘,我心奚所宣。
下士不识道,求之言语间。
旷哉至人心,澹然幽且閒。
松桧满涧壑,白云冠崇山。
清风四边来,流泉出其间。
钜之极无外,微之入无端。
欲辨忽已忘,我心奚所宣。
这首明代诗人王洪的《题道士问答图(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描述下士对道的追求,暗示了道的深远和难以言喻。"旷哉至人心,澹然幽且閒",表达了大道的广阔与深远,以及其淡泊宁静的特性。接下来,诗人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这种心境,如松桧、白云、崇山、清风和流泉,展现出道的自然和谐与无尽。
"钜之极无外,微之入无端",进一步揭示了道的宏大与微妙,既无所不在又难以捉摸。最后,诗人感叹于道的玄妙,以至于辨识之时反而忘却了自我,"欲辨忽已忘,我心奚所宣",表达了对道的敬畏和领悟的深入。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寓言般地传达了对道的体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道教哲学的思考和审美情趣。
荀翁犹慕李膺贤,漫叟当车我执鞭。
辕下两骖将逐骥,墙閒一穴欲窥天。
兵锋甚锐逢今日,铁阵横行记昔年。
将钺挥金何用剑,檄书插羽不须笺。
勇骑龙子神弥俊,笑扼犀吭血正鲜。
一鼓已输元帅手,双矛将解敌人肩。
我徒北首思投甲,子使西来约卷旃。
自是见羸谋饵虏,却云养气欲希仙。
已严军令除添灶,但恐师期忽举烟。
设若渝盟相掩袭,冲车突骑占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