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并蒂两相催,紫艳妆成四向开。
若道秋光不媚客,何因面面送香来。
同心并蒂两相催,紫艳妆成四向开。
若道秋光不媚客,何因面面送香来。
这首诗描绘了庭前紫菊的独特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的形态与香气,以及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欣赏之情。
首先,“同心并蒂两相催”,诗句以“并蒂”形象地描绘了两朵菊花紧密相连,仿佛是心灵相通的伴侣,共同绽放,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这里的“催”字,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也隐含了花朵在秋风中竞相开放的动态美。
接着,“紫艳妆成四向开”,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颜色与姿态。紫色的花瓣如同精心装扮的妆容,四面八方地绽放,不仅展示了菊花的色彩丰富,也寓意着花开四方,生机勃勃。这句诗通过“妆成”二字,赋予了菊花一种女性化的柔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若道秋光不媚客,何因面面送香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菊花香气的深刻感受。如果秋天的景色不吸引人,那么菊花为何会散发出阵阵香气,吸引着过往的客人呢?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菊花不仅外表美丽,其内在的香气也令人陶醉,成为了秋天的一大亮点。同时,诗句中的“面面送香来”形象地描绘了菊花香气四溢,弥漫四周的情景,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股清新的花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庭前紫菊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菊花在秋日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
我仆跪双鳜,言得石濑中。
持归奉慈媪,欣咏殊未工。
是时四三友,推尚以为雄。
于兹十九载,存没复西东。
我今淮上去,沙屿逢钓翁。
因之获二尾,其色与昔同。
钱将青丝绳,羹芼春畦菘。
公乎广陵来,值我号苍穹。
何为号苍穹,失怙哀无穷。
烹煎不暇饷,泣血语孤衷。
生平四海内,有始鲜能终。
唯公一荣悴,不愧古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