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已失国西门,北府兵来鼓角翻。
陵墓不移钟簴在,有人流涕望中原。
荆州已失国西门,北府兵来鼓角翻。
陵墓不移钟簴在,有人流涕望中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的《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系列中的第十九首。通过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首句“荆州已失国西门”,点明了地点和背景,荆州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失去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变化。接着,“北府兵来鼓角翻”一句,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鼓角声声,战事不断,反映了动荡的时代背景。
“陵墓不移钟簴在”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的深处,陵墓虽已荒废,但钟簴(古代乐器)犹存,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仍在,提醒人们不忘过去。最后,“有人流涕望中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中原大地的深情向往,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
犹有群乌绕墓飞,或者神乌长不死。
衔土伤吻土亦亦,乌血凝成墓山紫。
今古人人皆有亲,负土葬者岂独此。
如何感召到山禽,须就人心推物理。
生前服劳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天地悯怜鬼神泣,无知羽族有所使。
父子茔域永相依,白云深处精灵起。
风吹草卉即莱衣,溪浮蘋藻为甘旨。
千秋万古此经过,谁人眼不泪如水。
小玲珑,大玲珑,平林突起群玉峰。
霜铏剪取碧磈䃬,雷斧凿破青嵌崆。
自有此山生此石,鬼削天劖更无迹。
泗滨浮出瑞玉磬,周庙横陈古苍璧。
苍官俨冠剑,翠官披琅玕。
好风吹月来,光动九琳轩。
守庵道人形野倨,白领方袍草为屦。
颇奇二士入洞来,引向高亭最幽处。
他山岂无石,弄假不似真。
平泉马鹿迹何在,南墅甲乙名灰尘。
说真辩假无时了,山童隔竹敲茶臼。
南之山丛丛,桂树生也直。
朱华自成林,不杂众芳植。
上有青鸾栖,因之为羽翼。
移根上林苑,零露滋晓色。
岂不罹凝寒,高标竦孤特。
丹心能自渥,身性不加饰。
所以离骚词,嘉其秉炎德。
相观穹壤间,人统形气识。
阳根为刚明,阴质为闇塞。
灵均莫能招,聊与花辩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