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霜飞醉倚楼,得归偏喜故园秋。
潇湘江上孤舟客,木落猿啼并是愁。
青女霜飞醉倚楼,得归偏喜故园秋。
潇湘江上孤舟客,木落猿啼并是愁。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一位孤独的旅人在潇湘江上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
首句“青女霜飞醉倚楼”,以“青女”象征秋霜,形象地描绘了秋夜霜降的情景,一个“醉”字则赋予了诗人一种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陶醉感,仿佛与霜月融为一体,倚楼而望,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丽。
次句“得归偏喜故园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秋天的喜爱和期待。在经历了旅途的劳顿之后,能够回到熟悉的故乡,看到熟悉的秋景,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温暖,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第三句“潇湘江上孤舟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孤独的旅人,身处潇湘江上,形单影只。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空旷与寂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
最后一句“木落猿啼并是愁”,通过“木落”(树叶凋零)和“猿啼”(猿猴哀鸣)这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树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猿猴的哀鸣则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悲愁。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基调,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哀婉而又深沉的意境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漂泊的无奈。
营得菟裘佚暮年,云山万叠足风烟。
绝怜扰扰驰名者,落日西津唤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