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缯局定厌儒巾,胡服群思逐后尘。
朝议颇闻图改制,台纲原不重埋轮。
四筵抵掌东坡鬼,一网惊心朔党人。
幸有遗经吾道在,山林终老著书身。
金缯局定厌儒巾,胡服群思逐后尘。
朝议颇闻图改制,台纲原不重埋轮。
四筵抵掌东坡鬼,一网惊心朔党人。
幸有遗经吾道在,山林终老著书身。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变革时期,诗人丘逢甲对于科举制度改革的观察和感慨。首句“金缯局定厌儒巾”暗示了传统士人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他们认为这种以金银财帛为选拔标准的方式已不再符合儒家精神。次句“胡服群思逐后尘”则描绘了人们争相追求新式教育和西化潮流的情景。
“朝议颇闻图改制”表明朝廷内部确实有改革科举的讨论,试图打破旧有的框架。然而,“台纲原不重埋轮”暗示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体制的改变面临诸多阻力。“四筵抵掌东坡鬼”借苏东坡的典故,表达改革者们的智慧与决心,但也可能预示着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一网惊心朔党人”暗指改革触动了一些保守势力,引起他们的恐慌。最后两句“幸有遗经吾道在,山林终老著书身”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儒家经典的坚守,以及他选择退隐山林,专心著书立说,继续传播自己理念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展现了丘逢甲对于科举改革的深沉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坚持。
易象忻逢泰,王春正建寅。
梅寒将腊去,椒暖荐时新。
地敛收藏义,天开发育仁。
百生逢鼓舞,万类荷陶钧。
晓沐初弹帻,春衣始振尘。
登山游宝所,掷地礼金身。
谷响歌林鸟,川游在藻鳞。
青舒门柳眼,红破苑桃唇。
坐啸风生籁,行休草荐裀。
浊醪嗟中圣,清茗爱怡神。
缨冕休劳梦,云山愿卜邻。
慧灯如可续,永矣照迷津。
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
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
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
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
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
沃以甘露言,迷途醉而醒。
愿言割兹爱,永也投禅扃。
二五妙凝合,清明在吾躯。
惟心万物灵,湛然抱中虚。
知诱由外感,逐物情乃趍。
以兹巧伪萌,营营实勤劬。
若人志前修,作意惟圣谟。
百体既顺正,天君日安舒。
静处守仁宅,纡行由义途。
希颜古有训,勖哉逢掖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