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荣利无穷物,奔走劳劳何所之。
仕宦为郎非不达,功名有命待无时。
橐中虽乏千金直,膝下常携两绶儿。
细校人生能此少,好从闾里乐期颐。
世间荣利无穷物,奔走劳劳何所之。
仕宦为郎非不达,功名有命待无时。
橐中虽乏千金直,膝下常携两绶儿。
细校人生能此少,好从闾里乐期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致仕朱郎中令孙》。通过这短短的八句,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世事的深刻认识与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世间荣利无穷物,奔走劳劳何所之。”两句描绘了世人对于荣华富贵的无尽追求和为此付出的辛勤奔波,但这种努力往往没有明确方向,显得有些迷茫。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与批判。
“仕宦为郎非不达,功名有命待无时。”这里,“仕宦”指的是做官,“为郎”则是担任郎中之职,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较高的官位。诗人表示,即使达到这样的高度,也并不是没有所谓的“达”,即成功或满足。但功名这东西,往往取决于命运,而非个人努力所能完全左右。
接下来的“橐中虽乏千金直,膝下常携两绶儿。”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写。橐中指的是古代官员的钱袋,即使钱袋里装满了千金,但只要膝下有孩子相伴,这份温暖与快乐就足以抵御物欲的诱惑。
“细校人生能此少,好从闾里乐期颐。”诗人在这里提倡一种简约的人生观。他认为,仔细审视人生,能够发现真正重要的是亲情和家庭生活。因此,他主张人们应该享受家庭带来的快乐,并以此来慰藉晚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以及对家庭生活的肯定,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