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索不穷索,穷索终役役。
若惟不穷索,是物为我隔。
大明无遗照,虚室亦生白。
至哉虚明体,君子成诸默。
穷索不穷索,穷索终役役。
若惟不穷索,是物为我隔。
大明无遗照,虚室亦生白。
至哉虚明体,君子成诸默。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的《九章赠别(其八)》,诗人通过对穷索与不穷索的对比,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态度。"穷索不穷索,穷索终役役"揭示了执着于寻求而不得的疲惫,而"若惟不穷索,是物为我隔"则暗示了过度追求可能使人与事物的本质产生隔阂。接着,诗人以"大明无遗照,虚室亦生白"比喻内心深处的洞察力,即使在寂静中也能领悟真理。最后,"至哉虚明体,君子成诸默"强调了内心的虚静和默悟对于君子品格的重要,即真正的智慧在于无声的领悟和内省。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湛若水儒家兼禅宗的修养理念。
络纬虚堂,哀蝉坠叶,枉抛心力。
一树无情,悽然怨凝碧。
新愁黯黯,闻也到、鸥边狂客。沈寂。
斟酌九秋,断姮娥音息。鹃声紫陌。
寥落宫花,玉容泪痕藉。霜前白雁恋国。斗依北。
为问故家亭馆,更待几回游历。
奈误人多矣,江上六朝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