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

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ínshǎoyóuyùnzèngyáoānshì
sòng / shì

chénghǎixúnnánkěnshèzhōudàoxìngtán

bāozhuókòujūnróngwēiéxiàoqièyúnguān

wènyángguàichūpíngzàishǐyìngtóngyàokàn

kěncāntóngjiàotóngxiǎochuāngxiāngduìwèiyándān

注释
帝城:京城,指当时的首都。
杏坛:古代教育场所,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
剥啄:形容轻轻敲门声。
巍峨:形容人的身材或建筑物高大。
切云冠:形容学问高深,冠绝一时。
初平: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象征有学问的人。
德曜:古人名,此处可能象征有道德修养的人。
《参同》:道教经典,这里指深入探讨的学问。
研丹:研读丹经,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
翻译
京城深广仿佛大海,寻找不易,他怎肯舍弃渔船来至杏花讲坛。
轻轻敲门,拜访你的简陋居所,面对你高大的身影,我自愧只能仰望你的学问之冠。
询问羊群,只觉初平仙人在此,放牧猪豕,想必也会像德曜那样欣赏你的学识。
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比较《参同契》中的深奥思想,就在那小小的窗户边,共同研读丹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中“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这里的“帝城”指的是京城,即皇帝所居之地,而“渔舟”则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杏坛”可能是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诗人通过这番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深厚的情感。

接着的“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则充满了想象力。这里,“剥啄扣君容膝户”可能是指诗人在自然中沉思,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和现实世界的纷扰,而“巍峨笑我切云冠”则是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情感表达,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欢乐。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两句中,“问羊”和“牧豕”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哲学思想,而“初平”则可能是一个时间点或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里诗人通过提问和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最后,“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与友人的交流。在这里,《参同》可能指的是某种哲学或文学作品,而“小窗相对”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学习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和慎思秋日同文馆诗·其六

鹄卵因时化,如何赴越鸡。

逸群来冀北,屏气入淮西。

盛事兼三物,浮辞斥百题。

慎须精藻鉴,宠辱异云泥。

(0)

和慎思诗呈同院诸公·其一

图书从所好,英俊此焉依。

奎壁重开照,琳琅尽得归。

地严宫漏转,门掩吏人稀。

子有诗三百,西江咀宝玑。

(0)

和慎思初入试院

午门钥入断人行,禁漏稀微出迩英。

齐拜敕书期老仗,并驱驺御出西城。

諠哗灯火看如梦,关锁官曹祇寄声。

聊付能诗破羁旅,诗成冉冉又还生。

(0)

游梅庵

一点尘难着,推窗晚翠开。

早知延话久,悔不带诗来。

医俗可无竹,耐交惟有梅。

平生爱闲步,踏碎几莓苔。

(0)

孝宗皇帝灵驾发引诗·其一

历数承尧禅,讴歌戴舜仁。

规模自宏远,法度谨持循。

俭约身先下,忧勤志在民。

万方无以报,雨泣但沾巾。

(0)

丙辰罢郡得祠

世论可怜哉,无心任去来。

狙公徒自喜,鸥鸟浪相猜。

塞马宁非福,池鱼枉见灾。

扁舟从此去,回首谢氛埃。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