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远知谁更解珍,即今犹见墨如新。
难怀白璧归秦国,尚喜乌嘷属楚人。
久远知谁更解珍,即今犹见墨如新。
难怀白璧归秦国,尚喜乌嘷属楚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炎昶的作品,名为《晦庵先生遗墨(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晦庵先生书法艺术的赞赏和怀念之情。
“久远知谁更解珍,即今犹见墨如新。”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但晦庵先生留下的墨迹依然鲜活,显示出了他对这位前辈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诗人认为晦庵先生的作品不仅当时珍贵,即使到现在也依旧显得新颖和有价值。
“难怀白璧归秦国,尚喜乌嘷属楚人。”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一种感慨。其中,“白璧”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宝玉,而“乌嘷”则是古代楚国的名剑。这两句诗通过物品的归属,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不舍,以及对本土文化传承的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