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帘阁。爽气直通寥廓。
凉瓦上、澹澹初旸,影似干将淬秋锷。捣衣声乱作。
响入愁人院落。
西风峭、陡把素砧,搀入霜天白翎雀。曲终睡还著。
梦匹马长城,迤逦沙漠。浑河路黑探兵错。
见都尉毳帐,贤王猎火,敌楼飒飒起雕鹗。
下短草如削。惊觉。倍萧索。渐暮色茏葱,水烟喷薄。
夜蟾早逗东墙角。照满地青桂,半街红药。
可怜月底,又送到,深巷柝。
倚帘阁。爽气直通寥廓。
凉瓦上、澹澹初旸,影似干将淬秋锷。捣衣声乱作。
响入愁人院落。
西风峭、陡把素砧,搀入霜天白翎雀。曲终睡还著。
梦匹马长城,迤逦沙漠。浑河路黑探兵错。
见都尉毳帐,贤王猎火,敌楼飒飒起雕鹗。
下短草如削。惊觉。倍萧索。渐暮色茏葱,水烟喷薄。
夜蟾早逗东墙角。照满地青桂,半街红药。
可怜月底,又送到,深巷柝。
这首《兰陵王·秋况》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下的细腻情感画卷。
词的开篇“倚帘阁。爽气直通寥廓”,以“倚帘”二字引出主人公的视角,通过“爽气”与“寥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下,感受着秋日特有的清爽与宁静。
接下来,“凉瓦上、澹澹初旸,影似干将淬秋锷”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初升的阳光照射在凉瓦上的光影比作经过淬炼的宝剑之影,既形象地描绘了光线与阴影交织的景象,也暗含着一种锐利、坚韧的情感寓意。
“捣衣声乱作。响入愁人院落”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捣衣声在寂静的院落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离别与思念的哀愁,这种声音在秋日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凄凉。
“西风峭、陡把素砧,搀入霜天白翎雀”中,“素砧”指的是捣衣石,这里用来形容捣衣的动作,而“白翎雀”则是对飞鸟的描绘,两者结合,不仅展现了秋风的凛冽,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曲终睡还著。梦匹马长城,迤逦沙漠”则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于远方、对于自由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失落。
“浑河路黑探兵错。见都尉毳帐,贤王猎火,敌楼飒飒起雕鹗”这一段,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展现了边塞的紧张气氛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对国家、对边疆安全的关切之情。
“下短草如削。惊觉。倍萧索”中的“惊觉”二字,既是对梦境的惊醒,也是对现实的警醒,表达了主人公从梦境回到现实后的复杂心情,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孤独与萧瑟感。
最后,“渐暮色茏葱,水烟喷薄。夜蟾早逗东墙角。照满地青桂,半街红药。可怜月底,又送到,深巷柝”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月光洒在青桂与红药之上,映照出一片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深巷中的柝声更添了几分寂寥,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综上所述,《兰陵王·秋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日特有的情感与景象,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