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道天渠远,垂丝御柳新。
千条宜向日,万户共迎春。
轻翠含烟发,微音逐吹频。
静看思渡口,回望忆江滨。
袅袅分游骑,依依驻旅人。
阳和如可及,攀折在兹辰。
夹道天渠远,垂丝御柳新。
千条宜向日,万户共迎春。
轻翠含烟发,微音逐吹频。
静看思渡口,回望忆江滨。
袅袅分游骑,依依驻旅人。
阳和如可及,攀折在兹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夹道天渠远"一句,设定了一个开阔的画面,天空辽阔,与地面相接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天渠”。这样的构图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垂丝御柳新"则描绘出初春时节,柳絮轻柔,像是细丝一样垂挂在枝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千条宜向日,万户共迎春”,通过对阳光和春天到来的共同期待,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时节的渴望。这里的“千条”和“万户”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春天气息所到的普遍性。
"轻翠含烟发,微音逐吹频"中,“轻翠”形容柳枝之美,"含烟"则是因为早晨的薄雾使得柳枝看起来仿佛蒙着一层轻纱。"微音"指的是柳絮在春风中的细语,这种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最后四句“静看思渡口,回望忆江滨。袅袅分游骑,依依驻旅人。阳和如可及,攀折在兹辰。”则转向了一种静谧与沉思的氛围。诗人静坐观赏河岸,心中涌现出往日渡口的情景;回望江边,也许是想起了过去的某些情事或故事。而“袅袅分游骑”和“依依驻旅人”则表现了行人停留在美丽的风光之地,仿佛不愿离去。“阳和如可及”表达了春日暖和宜人的气候,而“攀折在兹辰”则是诗人在这美好的时光中摘下一枝柳,以资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享受自然、怀旧之情的意境。
溪间曾语离,夜雨忽悲壮。
俄顷山月明,照我蓬背上。
攲枕念此行,变化或万状。
江湖大圆镜,有此白鸟样。
公言早崛奇,平处谢堤障。
划严如行师,百万未可傍。
畴昔粲可间,发此无尽藏。
我饥寒欲死,甘露扶缯纩。
目视飞鸿卑,未易蒙此贶。
西风束书至,辟户问亡恙。
吾事公所知,它人杂嘲谤。
天子五载登群公,今年执圭殊有容。
帝前兴俯丞相同,金石一律鸣黄钟。
君臣合德通玄穹,四方和气来溶溶。
仲山之衮归弥缝,只手可以扶六龙。
甲兵净洗天河空,狱市芳日移帘栊。
大州小县宽租庸,妇闲夜织农星春,牲肥酒香歌岁丰。
官事生理无缺供,洁廉淳厚俱成风。
无心造物真天工,民生西南如蛰虫。
闭户不见雷充充,愿公一震惊群聋。
某也苏息还里中,载歌盛德昭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