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吕正宾长篇》
《赠吕正宾长篇》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古风

海气扑城城不守,倭奴夜进金山口。

铜签半傅鸊鹈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天生吕生眉采竖,别却家门守城去。

独携大胆出吴关,铁皮双裹青檀树。

楼中唱罢酒半曛,倒著儒冠高佛云。

从游泮水践绳墨,却嫌去采青春芹。

吕生固自有奇气,学敌万人非所志。

天姥中峰翠色微,石榻斜支读书处。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吕正宾的英雄人物,其形象鲜明,充满传奇色彩。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吕正宾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守卫城池的壮举。

首句“海气扑城城不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敌人攻势之猛烈,暗示了城池面临的危机。接着,“倭奴夜进金山口”进一步点明了敌人的入侵路线,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铜签半傅鸊鹈膏,刀血斜凝紫花绣”两句,通过兵器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也暗示了士兵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这里的“铜签”可能指的是箭矢,“鸊鹈膏”是一种涂在箭头上的毒药,增加了战斗的残酷性。“刀血斜凝紫花绣”则描绘了战场上鲜血与武器交织的画面,渲染了战争的血腥与惨烈。

“天生吕生眉采竖,别却家门守城去”两句,赞美了吕正宾的英雄气概,他舍弃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离开家庭,前往前线保卫城池。这种牺牲小我、保全大义的精神,令人敬佩。

“独携大胆出吴关,铁皮双裹青檀树”描述了吕正宾独自一人,带着勇气和决心,穿越险阻,前往战场的情景。这里的“吴关”可能象征着通往战场的艰难之路,“铁皮双裹青檀树”则可能是对他的装备或行装的夸张描绘,强调了他的坚韧与准备充分。

“楼中唱罢酒半曛,倒著儒冠高佛云”描绘了吕正宾在出发前的场景,他或许在楼中饮酒壮行,借酒抒发豪情,同时倒戴儒冠,以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或超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从游泮水践绳墨,却嫌去采青春芹”两句,可能是在暗示吕正宾曾经的文人身份,他或许曾是泮水边的学子,遵循规矩,但最终选择放弃文职,投身于战场,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和更高的理想。

“吕生固自有奇气,学敌万人非所志”表达了对吕正宾独特气质和卓越才能的赞赏,认为他追求的并非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学问,而是更宏大的目标和使命。

最后,“天姥中峰翠色微,石榻斜支读书处”可能是在描绘吕正宾在战场外的某个静谧之地,回忆起过去宁静的生活,或是思考未来的道路,体现了他在英勇战斗之余,内心深处对和平与知识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既有勇猛之气,又不乏智慧与深思的英雄形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子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照胆潭

彼我俱澄澈,中涵理趣深。
游鯈具龙体,幽洞通潭心。
影动猿摇树,沙明日耀金。
片岩经霹雳,痕凿到于今。

(0)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五老峰

岩前看不足,化此石为身。
忆昔白头者,於中第几人。
相逢应失笑,久立岂迷津。
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

(0)

苜蓿轩

好是春风长育天,阑干低护晓窗前。
园丁未必知吾事,补阙清声四百年。

(0)

越僧一书记索赋二绝·月泉

月色泉声境自真,有身终不若埃尘。
山中受用只如此,住者知为澹泊人。

(0)

守岁五首

儿辈呼卢不计钱,地炉围坐笑声喧。
老夫自筭吟边事,栽竹移花近百篇。

(0)

山云惠二物·梅枝

赠我江南一朵春,独清滋味自相亲。
只愁月下推敲拙,难与梅花作主人。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