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客子天边来,木峰访我读书台。
平生百念尽销歇,惟有好画心未灰。
长松高卧南风清,幅巾氅服神思宁。
呼毫为写麋鹿相,儿童不识惊仙灵。
殷勤相送石溪渚,长揖分携无一语。
但索狂吟满意归,宁计黄金漫相许。
依然挽袂酌一斗,山月已照棠陵口。
重开画影笑相看,尽讶三人同酌酒。
洞庭客子天边来,木峰访我读书台。
平生百念尽销歇,惟有好画心未灰。
长松高卧南风清,幅巾氅服神思宁。
呼毫为写麋鹿相,儿童不识惊仙灵。
殷勤相送石溪渚,长揖分携无一语。
但索狂吟满意归,宁计黄金漫相许。
依然挽袂酌一斗,山月已照棠陵口。
重开画影笑相看,尽讶三人同酌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洞庭湖畔的客人拜访木峰,两人共处于木峰的读书台,享受着宁静与好画的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位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艺术的共同追求。木峰以长松自比,展现其高洁的品格,而“幅巾氅服”则暗示了他超脱世俗的雅致。诗中提到木峰为客人画麋鹿,虽儿童不解,却也体现了艺术的神秘与魅力。最后,两人在石溪渚相别,虽无多言语,却以诗歌相赠,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执着。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展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层阴生万里,岁晚岚雾昏。
终日转盘道,那知入寒云。
忽上最高顶,划见众山繁。
嵯峨插苍旻,迫窄塞厚坤。
俯仰混一气,眺听属无垠。
直欲溯丰隆,逝将排帝阍。
小臣敢上诉,边尘暗中原。
天宁忍下土,厌此豺虎群。
庶几动真宰,一洗戎马氛。
此意复茫昧,侧伫扬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