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都大邑人争驰,一泉一石小亦奇。
云深路绝无人处,纵有佳山谁得知?
通都大邑人争驰,一泉一石小亦奇。
云深路绝无人处,纵有佳山谁得知?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都市与自然美景之间的对比与和谐。首句“通都大邑人争驰”描绘了城市中人们忙碌、追逐的景象,充满了喧嚣与繁华。接着,“一泉一石小亦奇”则转向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即使是最微小的泉水、石头也别具魅力,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欣赏。
后两句“云深路绝无人处,纵有佳山谁得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便有再美的山景,也因无人欣赏而显得寂寞。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自然之美需要被发现、被欣赏,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忙于追逐物质生活,忽视内心世界和自然之美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城市生活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
江南江北春水长,中有一人遥相望。
字曰金兰服众芳,妙歌扬声倾满堂。
满堂动色不入耳,四海知音能有几。
惟予与汝交莫逆,心期那閒千万里。
欲凭绿水之双鱼,为寄腹中之素书。
溪回屿转恐失路,夜半不眠起踌躇。
吾家叔度天与闲,晚喜著书如漆园。
台平旧基水发源,但闻淙淙下林峦。
一朝斩木见万象,吞若云梦胸中宽。
漱涤泥沙出山骨,混沌凿窍物状完。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暑风披襟著菡萏,夜月洗耳听潺湲。
时从甥侄置樽俎,此地端正朝诸山。
除书谤书两不到,紫烟白云深锁关。
乡人讼争请来决,到门怀惭相与还。
呼儿理琴荡俗气,果在巢由季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