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饯凭何地,依岩辟此亭。
玉江摽胜托,石壁效题铭。
秋染藤宜紫,春图柳爱青。
樽来是离酌,皆为送归情。
饮饯凭何地,依岩辟此亭。
玉江摽胜托,石壁效题铭。
秋染藤宜紫,春图柳爱青。
樽来是离酌,皆为送归情。
这首诗描绘了千秋亭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首句“饮饯凭何地”,以设问开篇,引出下文对千秋亭位置的描述。接着,“依岩辟此亭”点明亭子建于岩石旁,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展现出选址的匠心独运。
“玉江摽胜托,石壁效题铭”两句,将千秋亭置于玉江之畔,石壁之上,不仅突出了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也暗示了此处曾留下诸多文人墨客的题咏,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秋染藤宜紫,春图柳爱青”则通过季节变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藤蔓在秋天呈现出深紫色,柳树在春天里绿意盎然,生动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
“樽来是离酌,皆为送归情”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情感的抒发。樽前的离别酒,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告别,更是对归途的深情祝愿,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整首诗通过对千秋亭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之情的真挚表达,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清洁恭虔禋上帝,郊仪大设康哉世。
人心肯悦化来同,礼乐咸修依古制。
景福照明何举措,千官俨雅登云路。
一阳初启煦仁风,我运唯扬均遍布。
道德功惭情不已,常如取朽九重里。
未曾一日贵为尊,抚念苍生皆赤子。
羽卫旌幡花作队,雍熙民泰俱阛阓。
承平岂足尽言之,万里山河观掌内。
白蘋影里,向何人可话,平生心素。
月魄冰魂凝结就,犹薄湘妃洛女。
吴沼芙蓉,陈陂菡萏,散入玄珠浦。
采花蜂蝶,雾深都忘归去。
堪笑并蒂霞冠,双头酡脸,只为多情苦。
空遣隔江游冶子,撩乱心飞目注。
同出泥涂,独标玉质,不是曼陀雨。
风清露冷,有人长自迟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