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怨王孙/忆王孙·其一》
《怨王孙/忆王孙·其一》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词  词牌: 河传

小院春昼。晴窗霞透。把雨燕脂,倚风翠袖。

芳意恼乱人多。暖金荷。多情不分群葩后。伤春瘦。

浅黛眉尖秀。红潮醉脸,半掩花底重门。怨黄昏。

(0)
鉴赏

这首词作以《怨王孙》为题,出自北宋词人张元干之手。全诗通过对春日小院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追忆与不舍。

“小院春昼”四字,以静谧而温馨的画面引入,传达出一种幽深宁静的小院之中,春日长久而又明媚的氛围。紧接着,“晴窗霞透”,则是对这宁静春昼的一种细腻描写,窗外的阳光透过薄纱,映照在室内,既营造了温暖的视觉效果,也暗示着词人内心的舒畅与明亮。

“把雨燕脂,倚风翠袖”中,“把雨燕脂”可能是指春雨后的泥地上,燕子留下的细小足迹,象征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词人以此来形容自己对细微之美的捕捉与珍惜。而“倚风翠袖”则描绘出词人在春风中轻盈地依靠,翠绿色的衣袖随风飘扬,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芳意恼乱人多”一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过于丰富而难以选择的心情。春天万物复苏,花香满径,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美好的氛围中,而词人的心绪却因此而恼乱,不知如何是好。

“暖金荷”可能指的是春日里盛开的荷花,其温润如同黄金,给人以温暖之感。紧接着,“多情不分群葩后”,则表达了词人对这份美好的珍惜和留恋,即便是面对众多繁华,也愿意将这种美好深藏于心,不与旁人分享。

“伤春瘦”一句,通过形容词人的眉目之间流露出的一丝春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哀伤。眉尖秀丽,却也蕴含着对春天即将过去的不舍之情。

“浅黛眉尖秀”中,“浅黛”描绘出词人的眉形细致如画,既是对外在美的一种描写,也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柔和与细腻。眉尖之间蕴含着春愁,更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红潮醉脸”一句,可能是形容词人在春日里饮酒而酩红,或者是在春光中沉溺于美好所致的醉态。这样的描写既可理解为对生活享受的一种追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美好时光记忆与留恋的体现。

“半掩花底重门”则是词人在春日里,沉浸于自然之中,不愿将这份美好与外界相通。半掩的门,如同心扉,既保护着内心的宁静,也象征着对外部世界的一种选择性隔离。

最后,“怨黄昏”一句,以“怨”字表达出词人对日落黄昏时光流逝的不满与哀伤。在这悠长春昼之后,黄昏降临,词人的心情也随之转为沉郁,他怨恨时间的飞逝,而美好的瞬间却已成过往云烟。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将词人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以及对逝去岁月的哀伤与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桂隐纪咏·高寒堂

下瞰东邻寺,钟声殷两山。
贪吟尝忍冷,薄夜不知还。

(0)

桂隐纪咏·柳桥

初因桥种柳,却用柳名桥。
桂隐从兹入,春风莫浪招。

(0)

桂隐纪咏·静赏亭

皂隶百轻肥,金朱弹丸箧。
君方踞胡床,风掀缃册叶。

(0)

桂隐纪咏·鲈乡亭

溪叟挈笭箵,曾来候此亭。
未知余不杀,刚要著鱼经。

(0)

桂隐纪咏·沙际亭

小楫轻{左扌右华}去,无人伴此翁。
午烟青一点,鱼虎出深丛。

(0)

桂隐纪咏·满霜亭

疑驾洞庭帆,累累看绕山。
花时芳气洁,伯仲素馨间。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