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削孤翠,溪云荡帘影。
玉山渺巾屐,古意共谁领?
但有碧天鹤,戛露下清迥。
危楼削孤翠,溪云荡帘影。
玉山渺巾屐,古意共谁领?
但有碧天鹤,戛露下清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危楼削孤翠”,以“危楼”象征高远的视角,与“孤翠”相映成趣,既展现了楼阁的挺拔,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与苍翠。接着,“溪云荡帘影”一句,通过动态的溪云与静态的帘影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流动与静止交织的美感,仿佛整个空间都在轻轻摇曳。
“玉山渺巾屐,古意共谁领?”则将视线转向远方,玉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那份超脱与淡泊。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古代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寻。“但有碧天鹤,戛露下清迥。”最后两句,以“碧天鹤”作为意象,鹤鸣于空旷的碧天之下,其声清越,寓意着高洁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心灵纯净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高远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古代文化精神的深深敬仰。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明快,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东窗日白林鸦号,居士偃卧三间茅。
有如瘦马嘶寒郊,忽惊撼屋风萧梢。
波涛万顷翻檐坳,南箕簸扬不遗力。
荒园草木遭戕贼,起视槐柳余空株。
竹枝摧折救不得,就中芳菊可痛惜。
篱边狼籍无颜色,黄花惨淡叶深黑。
直疑风伯心似铁,粗豪不惜风景裂。
秋深暂知阴用事,姑缓数日亦佳绝。
菊本后凋乃先萎,含情欲诉无由彻。
我为移植盆盎间,手汲新泉洗冻颜。
置之案侧傍砚山,呜呼菊兮托根幸在幽人屋,一任户外狂飙三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