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七》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七》全文
魏晋 / 陶渊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0)
注释
裛:通“浥”,沾湿。
掇:采摘。
英:花。
泛:浮。
意即以菊花泡酒中。
此:指菊花。
忘忧物:指酒。
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息:歇息,止息。
趋:归向。
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轩:窗。
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翻译
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遗弃世俗的心情更为遥远了。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饮中八仙·呼甘露》,其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品酒、赏菊花之景,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中的意境十分淡雅,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两句通过描写秋天菊花的美丽和清晨露珠挂于花间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纯净。诗人不仅欣赏到这种美,而且还亲手采撷这些菊花,用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观赏菊花、品酒来暂时忘却尘世的忧愁和烦恼,将自己与世俗的情感隔绝开来。诗人的这种超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这里描写了诗人一人独立地举杯畅饮,即使没有同伴,他也自得其乐,直至酒杯空了,酒壶自然倾倒。这不仅是对饮酒的享受,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诠释。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随着太阳西沉,一切生物都开始安静下来,归巢的鸟儿在树林中发出鸣叫,这里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景色强调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在古代车辆的驾座下,他感到自豪和满足,因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已经很知足了。这里透露出一种平淡中带来的满足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独自饮酒、超然世外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寻找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朝代:魏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蒋沙庄居十首·其七

松种龙蛇子,栽培近著行。

有时窥北榻,不日暗东冈。

泪落终含韵,轮囷未竟长。

故应容足地,投老慰荒凉。

(0)

句·其一

三十六宫人第一,玉楼深处梦熊罴。

(0)

寄观上人

袈裟初带帝城尘,便咏南陔望白云。

贾岛未为穷主簿,汤休何事小参军。

古书似我閒千卷,山酒从谁尽十分。

正是诸生薄韩柳,劝师绝口莫言文。

(0)

寄邓师厚二首·其二

庾岭前头梅散漫,灊山东下水漼溰。

二年时节俱为客,千里家山各未归。

俛睫游从真丑谬,方头言论易乖违。

人间胜事知多少,专把凄凉属布衣。

(0)

宫词·其二十一

文思主吏籍通闺,逐节供须各品题。

知是禁园挑菜日,雕床十扛进金篦。

(0)

次韵子椿五首·其四

龙欲兴云致雨,虎能堕地成斑。

端是便骑赐马,不须深恋家山。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