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圭塘唱和诗,流风馀韵想当时。
东山丝竹閒方得,北海樽罍老更宜。
乱后池台浑索寞,梦中松竹亦参差。
棕舆不晚归枌社,愿校园丁筑旧基。
细读圭塘唱和诗,流风馀韵想当时。
东山丝竹閒方得,北海樽罍老更宜。
乱后池台浑索寞,梦中松竹亦参差。
棕舆不晚归枌社,愿校园丁筑旧基。
这首元代诗人赵恒的《读圭塘欸乃集》充满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生活的追忆与向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人聚会的场景,既有对往昔风华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联“细读圭塘唱和诗,流风馀韵想当时”,开篇即点明主题,通过阅读圭塘的唱和诗集,诗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文人雅士在诗歌交流中的风雅韵味,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这里的“流风馀韵”不仅指诗歌的风格与意境,更是对那段文化繁荣时期的一种怀念。
颔联“东山丝竹閒方得,北海樽罍老更宜”,进一步描绘了文人聚会时的场景。东山代表的是隐逸之地,丝竹代表音乐与艺术,这里暗示了文人们在闲暇时光里享受音乐与艺术的美好。北海则象征着聚会的场所,樽罍是酒器,表明文人们在聚会时饮酒畅谈,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一联通过对比“閒”与“老”,既表达了对文人生活闲适自在的向往,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
颈联“乱后池台浑索寞,梦中松竹亦参差”,转而描述了战乱之后文人雅集的衰败景象。池台索寞,松竹参差,这些原本充满生机与雅致的景物,在战乱之后变得荒凉与零落,反映了社会动荡给文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梦境的描写,诗人或许寄托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棕舆不晚归枌社,愿校园丁筑旧基”,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到过去那种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对重建文化根基的渴望。棕舆,可能是指载人的车辆,枌社则是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这里诗人希望能在不晚归的情况下回到那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同时表达了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希望有人能在校园中重建过去的文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人雅集生活的回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重建文化根基的期待。
终风昼霾八表昏,有眼不睹东方暾。
只应门前种杨柳,山河已改枝柯存。
原田畇畇水漾漾,归来有酒盈清尊。
醉乡生死岂不好,悬书甲子明深恩。
仁人义士久黄土,丹青彷佛柴桑村。
画图不尽古今意,寒蛩夜语秋槐根。
海风撼屋屋欲摧,洪涛喷雪高崔嵬。
此人战慑心死灰,客子远来犹自哀。
故人见我颜为开,暖汤濯足酒满杯。
黄柑丹荔错落堆,饭抄云子光皑皑。
江上人谁知老朽,薄云高谊今还有。
明朝风静渡江去,兰芬上下重回首。
吴王筑土山为址,俯视水云三百里。
台中歌舞萃华丽,金碧巑岏眩珠翠。
江花泛泛浮鸱夷,会稽思霸甘卑辞。
千金不买西子笑,一舫竟逐陶朱归。
丹砌草深麋鹿卧,凄凄棘露沾人衣。
阖庐丘墓虎为卫,至今钟磬闻馀悲。
游人不悟国倾亡,松间援笔题真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