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怀异域,尚父远专征。
万里军容动,三年庙算成。
河魁占上朔,海若避前旌。
不待过铜柱,交酋自请缨。
天王怀异域,尚父远专征。
万里军容动,三年庙算成。
河魁占上朔,海若避前旌。
不待过铜柱,交酋自请缨。
这首诗描绘了大司马东塘毛公征讨安南的壮阔场景与辉煌成就。开篇“天王怀异域,尚父远专征”,以“天王”象征君主,表达了君主对远方异域的关怀与决心,派遣“尚父”即大司马东塘毛公远征,展现了帝王的雄心与战略眼光。
接着,“万里军容动,三年庙算成”,描述了军队在辽阔的战场上行动的壮观景象,以及经过三年精心策划的战略最终得以实现的成果。这不仅体现了战争的规模与时间跨度,也暗示了战略的深远与成功。
“河魁占上朔,海若避前旌”,运用神话传说中的河魁和海神海若,形象地描绘了毛公征讨安南时的威严与力量,河魁占据北方,海神避让其前,显示出毛公的军事声威之大,无人能敌。
最后,“不待过铜柱,交酋自请缨”,点明了战争的结局。在毛公的英明指挥下,无需等到通过象征性的铜柱,敌方首领就主动请求加入战斗,这一细节不仅彰显了毛公的卓越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其战略的威慑力与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司马东塘毛公征讨安南过程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军事将领的英勇与智慧,以及国家对外扩张的决心与能力。
五夜东风,挟江涛万叠,孤魂吹住。
镜堕蜡残,中有梦偶三更。
泣落桃花乍惊,听青禽、凄诉声明。
道骑鲸,抱石鸾盟轻负。飞血趁哀鹜。
骤折弦裂绮,春随悲度。争说玉人非故。
朱楼隐约朝星,正惨咽、离尘西去。凝伫。
共幽沈、吴台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