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春恒冷,农功晚未妨。
计时秋易待,几日绿成行。
老幼骑秧马,鸡豚拜谷王。
炎州无恶岁,九熟不忧粮。
山谷春恒冷,农功晚未妨。
计时秋易待,几日绿成行。
老幼骑秧马,鸡豚拜谷王。
炎州无恶岁,九熟不忧粮。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农民在春季播种新苗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农耕文化的韵味。
首句“山谷春恒冷”,点明了山谷中春天来得较晚,气候寒冷的特点,暗示了自然环境对农事的影响。接着,“农功晚未妨”一句,展现了农民们不畏艰难,坚持劳作的精神,即使季节稍晚,也依然努力耕耘。
“计时秋易待,几日绿成行。”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对秋季收获的期待,他们相信只要时间到了,田间就会绿意盎然,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种对自然规律的信赖与顺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老幼骑秧马,鸡豚拜谷王。”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农忙时节的景象。老少齐心协力,骑着秧马(一种用于插秧的农具)在田间忙碌,而鸡豚(家禽)似乎也在以它们的方式参与庆祝,拜祭谷神,祈求五谷丰登。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也体现了农耕文化中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最后,“炎州无恶岁,九熟不忧粮。”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上没有荒年,农作物能够多次丰收的欣慰与自豪。这句话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体现了农耕文明中对稳定与繁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耕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农民们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幅生动的农耕文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