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流云窦影庭柯,今夜风于昨夜多。
我病未堪空酒在,秋声如此奈愁何。
人言每信天无漏,世事真看地有波。
三叹朱弦谁听者,几回击节杜陵歌。
月流云窦影庭柯,今夜风于昨夜多。
我病未堪空酒在,秋声如此奈愁何。
人言每信天无漏,世事真看地有波。
三叹朱弦谁听者,几回击节杜陵歌。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
首联“月流云窦影庭柯,今夜风于昨夜多”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图景:月光如流水般洒落,映照着庭院中的树木,而今夜的风似乎比昨日更为强劲,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颔联“我病未堪空酒在,秋声如此奈愁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尽管身体不适,但诗人仍无法摆脱酒的诱惑,面对如此凄凉的秋声,他不禁感到愁绪难解。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境遇的深深忧虑。
颈联“人言每信天无漏,世事真看地有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引用“天无漏”的说法,表达了对命运的敬畏,认为上天是公正无私的;然而,对于“地有波”的观察,则揭示了他对世间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现实的洞察。这两句话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
尾联“三叹朱弦谁听者,几回击节杜陵歌”以音乐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朱弦象征着高雅的艺术或理想,而“谁听者”则表明诗人寻求共鸣却无人倾听的失落感。最后,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