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初见海嵯峨,回望神州感逝波。
坐久自疑趋大壑,再来应恐泣磐陀。
愁边草树天风急,泪眼乾坤落照多。
今日五洲成大梦,独留残梦在岩阿。
登临初见海嵯峨,回望神州感逝波。
坐久自疑趋大壑,再来应恐泣磐陀。
愁边草树天风急,泪眼乾坤落照多。
今日五洲成大梦,独留残梦在岩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厦门南普陀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登临初见海嵯峨",以壮观的海景开篇,展现出大海的雄浑壮丽。接着,诗人"回望神州感逝波",表达了对故乡和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暗示着时光流逝和人事沧桑。
"坐久自疑趋大壑",诗人长时间凝视海面,仿佛觉得自己正朝着无尽的大海走去,流露出一种人生的迷茫与无奈。"再来应恐泣磐陀",进一步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担心再次来访时,面对此景可能会悲从中来。
"愁边草树天风急,泪眼乾坤落照多",通过描绘草木在疾风中摇曳和落日余晖映照天地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诗人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泪水模糊了视线,心境悲凉。
最后两句"今日五洲成大梦,独留残梦在岩阿",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全球的视角,寓意着尽管世界格局变化,但诗人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和梦想依然如残梦般留存于心,孤独而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登临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清末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麻生伟须眉,顾盼肃孤高。
身长七尺馀,意气为人豪。
置酒召宗族,誓不污腥臊。
宗族数千人,一一勇带刀。
宣城城尽闭,泾溪将屡逃。
势去身见俘,衣冠赴市曹。
绝命咏诗篇,慷慨色无挠。
有志竟不成,吁嗟命所遭!
首入嵇含状,绿天信少双。
待时心展拓,得雨韵琤瑽。
好句题依槛,高僧种近幢。
胆瓶名更好,代纸伴芸窗。
迩来咫尺叹离居,便欲相从未有期。
何日一樽桑落酒,灯明杯满话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