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下曲.贺兰作》
《塞下曲.贺兰作》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与孤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征战将士和守空闺中的妇女的深切同情。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这两句诗以问代答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强调了边塞之地春意已逝、花落无蜂探寻的情景,彰显出一片萧瑟。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这两句则指出了在边塞的屋梁上,本应有燕子栖息的地方,但由于秋风已经变得凛冽,连燕子也不愿意栖息,这进一步加深了边地的荒凉与孤寂。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这两句诗转而聚焦于人事,从军中征战的男子到独守空闺的女子,都透露出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悲哀。"荡子"指的是草原上的青年,"蛾眉"则形容妇女的美丽,但这份美丽却被战争所困。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孤独守望者和远征将士深深的同情之心。"独宿"意味着孤身一人在边塞之地度过漫长而寂寞的夜晚,听到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更是激起无限哀思,难免落泪。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人事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孤独和悲剧,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山居十六咏·其十二锦巢

佳日春酣酣,一色锦步障。

谁知山中人,如此富贵相。

(0)

山庄书事

晨兴抹两屦,为口见驱迫。

课童督秋刈,野穫夜彭魄。

田翁适过予,褴缕黑而瘠。

具言土力贫,年登苦艰阨。

一饭不自期,未议了称责。

昨者耆长来,名复挂欠籍。

截绢入官输,官怒边幅窄。

抛掷下堂阶,退字印文赤。

卖牛重买丝,篝灯不停息。

明当扣东邻,假牛下牟麦。

久贫少人情,恐复不见借。

既去重感伤,行行犹欠息。

我归不能眠,草根鸣蟋蟀。

(0)

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

久住西湖梦亦佳,鹭朋鸥侣自烟沙。

江行枫叶几何里,春到梅梢次第花。

尽有好山容对榻,却因吾子转思家。

青灯书册夜深雨,莫为乘鸾学画鸦。

(0)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三

自洗铜壶倚碧栏,丁宁莫遣俗人看。

春柔转觉沈郎瘦,雨重那知范叔寒。

东阁酒深诗兴浩,南枝月冷角声酸。

孤山逋老曾题品,到得吾曹著语难。

(0)

次韵徐太博·其二

沈郎吟处秋风老,今代何人诗斗南。

鍊石补天君特妙,追云逐月我何堪。

极知才倍曹丕十,不但人如汉杰三。

欲与东湖传活法,当家衣钵付谁参。

(0)

次韵郑佥判·其七

烟藤云木捲苍虬,更放琅玕出一头。

山下人家方酷暑,此中棋局自惊秋。

图书如昨不堪煮,风月无多谁与酬。

怪得纵横苏季子,岁寒也忆旧貂裘。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