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蚤兼迟。
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
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
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蚤兼迟。
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
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
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程元成给事山居三咏(其一)葵心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界的观察。
"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蚤兼迟。"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戎葵”(一种植物)形象化为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执着品格的赞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 这两句诗继续描绘自然景象,雾气使得阳光难以穿透,这里的“也”字表明即使如此,诗人依旧倾注心力去思考和关切某个人或事物。
"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他一生的追求不在于外界的名利,而是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那“一点”阳光似乎只有天知道他的心志所向。
最后两句"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衹便是葵。" 表示诗人想通过对话询问远方的朋友(伯休父),而那个朋友的心思与“葵”一样纯洁和坚定。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壮哉负猛气,元文连旧斑。
双睛夹明镜,据地当南山。
南山百兽不敢出,远近闻风心胆慄。
空林巡绕张雄威,掉尾磨牙如待食。
一声长啸慑万夫,松梢灵鹊惊相呼。
飞云谷口日将暮,大风飒飒吹黄芦。
吁嗟恶性本可怕,人有善心当感化。
君不见刘琨牧伯异政多,负子曾看远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