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
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
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表明诗人对返回山中的茅屋感到坦然,可能是因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则是在描绘诗人归隐生活的情景,帆船在江上行驶,夜色降临之时,梅花已经开放,而山洞里的寒冷也减轻了。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两句展示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他们一起采集野生的薇菜,留住旅途中的客人共享美酒,同时用竹子清扫供奉神灵的坛台,这些行为体现了一种返璴归真的生活态度。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名在仪曹籍"意味着名字被记录在朝廷的官员名册上,而"何人肯挂冠"则是说很少有人愿意放弃官职和荣誉来追求简单的生活。这两句诗表明,即便是在世俗社会中有所成就,但诗人仍选择了脱离尘嚣,追寻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高洁情操。
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
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
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
离离树木少,漭漭湖波大。
日暮千里帆,南飞落天外。
须臾遂入夜,楚色有微霭。
寻远迹已穷,遗荣事多昧。
一身犹未理,安得济时代。
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
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
一节一目皆天然,珠重重,星连连。
绕指柔,纯金坚,绳不直,规不圆。
把向空中捎一声,良马有心日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