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张谔招张安国金陵法曹》
《寄张谔招张安国金陵法曹》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我老愿为臧丈人,君今少壮岂长贫。

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

深谷黄鹂娇引子,曲埼翠碧巧藏身。

寻幽触静还成兴,何必区区九陌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èzhāozhāngānguójīnlíngcáo
sòng / wángānshí

lǎoyuànwèizāngzhàngrénjūnjīnshǎozhuàngchángpín

hǎozhìqīngmíngshàngqiěxiāngcóngbīn

shēnhuángjiāoyǐncuìqiǎocángshēn

xúnyōuchùjìngháichéngxīngjiǔchén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老:年老。
臧丈人:古代对长者的尊称,此处可能指榜样人物。
岂:难道。
长贫:长久贫困。
好须:应当努力。
自致:自我提升。
青冥:高空,比喻高尚的地位或理想。
寂寞滨:寂静的海边。
深谷:幽深的山谷。
黄鹂:鸟名,叫声悦耳。
娇引子:娇嫩地呼唤幼鸟。
翠碧:翠绿的颜色。
巧藏身:巧妙地隐藏。
寻幽:寻找幽静。
触静:触动平静。
兴:兴致。
区区:微不足道。
九陌尘:都市中的尘土,比喻世俗生活。
翻译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像臧丈人那样,你现在年轻,难道会一直贫穷吗?
应该努力提升自己,追求高远的目标,暂时可以先在宁静的海边陪伴彼此。
山谷中的黄鹂小鸟娇声呼唤着它的孩子,曲折的堤岸上翠绿的植物巧妙地隐藏了它们的身影。
在寻找幽静中激发了我们的兴致,又何必拘泥于喧嚣的城市尘埃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我老愿为臧丈人”一句,表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臧丈这样的人物,臧丈是古代的一位隐士,以清高脱俗著称,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君今少壮岂长贫”则是在鼓励朋友张安国,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要气馁,因为年轻时机尚多,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这里的“好须”意指美好的志向和追求,诗人鼓励朋友要有远大的抱负,不要局限于现实,而应该共同攀登知识的高峰,与世俗的喧嚣保持距离。

接下来的“深谷黄鹂娇引子,曲埼翠碧巧藏身。”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黄鹂在深谷中娇柔地引领其幼子,以及山势的曲折和翠绿色彩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意境。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

最后,“寻幽触静还成兴,何必区区九陌尘。”诗人通过“寻幽触静”表达了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宁静和安详的心境,进而产生了快乐的情感。这里的“九陌”指的是尘世间的纷争与烦恼,“何必”则是在反问,为何一定要在世俗的纷争中寻找成就呢?诗人倡导一种超脱物外、不为名利所累的心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理念。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采莲归

采莲女,采莲归。落日晴江里,莲舟渐觉稀。

莲茎有刺不成折,争弄莲花水湿衣。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语低鬟幽思远。

碧玉搔头落水中,粉痕零落愁红浅。

(0)

梅花集句·其二○七

捲帘清梦后,静角掩山城。

气射灯花落,饥肤片玉明。

(0)

梅花集句·其一八九

池草艳春色,流芳复满园。

只应连夜雨,花落拥篱根。

(0)

梅花集句·其一一八

蜂撩蝶嬲不相饶,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惜屈原吟泽日,不并香草入离骚。

(0)

梅花集句·其一一四

出得城来事事幽,并知春色上枝头。

一年好处君须记,江上行人空自愁。

(0)

梅花集句·其八十四

就泥沾处衬芳尘,忆昔争游曲水滨。

疏影暗香如昨日,东风二十四回春。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