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然铁画间钩银,越薄苏膏挥洒频。
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
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
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
烂然铁画间钩银,越薄苏膏挥洒频。
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
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
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灼的作品,名为《三和谢娱亲堂扁(其二)》。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法家在创作中的情景,以及对前辈艺术家的崇敬之情。
“烂然铁画间钩银,越薄苏膏挥洒频。” 这两句用来形容书法家的精湛技艺,将墨汁挥洒得像铁画一般坚实有力,同时又能达到如同钩银般的细腻和苏轼笔下的轻盈流畅。
“谁与钟王传妙诀, 我知颜柳是前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的敬仰,以及对唐代著名书画家颜真卿、柳公权技艺的认同和尊崇。
“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写给朋友的堂扁(即门额)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友谊长存的心意。
“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通宵达旦地书写,不眠不休的投入和专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技艺的描述,以及对前辈艺术家的崇敬,展现了词人的个性与情操。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友情和艺术追求,也让人感受到宋代文人之间那份纯粹而深厚的情谊。
陈平未豹变,乃在委巷居。
贫贱不相救,安用长者车。
恬退匪所甘,落拓计益疏。
藉非时命济,咫尺填沟渠。
赍志遂没地,史笔何胜书。
谁与负物色,果在风尘初。
买臣傲妻子,斯理堪杀躯。
圣论贵素位,大贤有卷舒。
不见张仲蔚,蒿莱深闭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