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宋中十首·其四》
《宋中十首·其四》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脩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0)
翻译
梁苑在夕阳下渐显苍茫,梁山的秋草随季节更替。
君王的身影已无法看见,只有修长的竹林让人感到凄凉。
九月来,桑叶已经凋零殆尽,寒风吹过,枝头发出瑟瑟声响。
注释
梁苑:古代宫殿园林名,这里指代宫廷。
暮:傍晚,黄昏。
秋草:秋季的草木,象征萧瑟景象。
君王:古代最高统治者。
脩竹:高而修长的竹子,常用来象征君子或隐士。
悲:悲伤,凄凉。
九月:农历九月,秋季的一个月份。
桑叶:古代常用作养蚕的植物叶片。
尽:完,没有了。
寒风:寒冷的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景并抒发怀旧之情的诗句。开篇“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两句,以静谧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寂寞,白昼将尽,苑地上的草木在秋风中摇曳,给人以时间流逝、世事无常之感。

“君王不可见,脩竹令人悲”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这里的“君王”并非特指某个皇帝,而是泛指过去时代的统治者或伟大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面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最后,“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两句,更深化了秋天的萧瑟感和时间的流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桑叶与养蚕、织丝有关,这里“桑叶尽”象征着生机的终结以及劳作的结束。寒风吹过枯枝,发出凄厉之声,增添了一份秋日的萧杀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抒发,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它不仅是对秋天美景的一种描摹,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赵大夫宅

黄叶前朝古寺门,丰碑仍记赵王孙。

汴杭宫阙消沉尽,莫向云堂独断魂。

(0)

过湖上僧寮睹壁间伯兄题句感怀二人泫然成咏二首·其一

三载重悲废蓼莪,不堪萧寺屡经过。

明湖似亦知人怨,故遣寒波著雨多。

(0)

次吴王庙

片帆春水泊危廊,大帝英灵野店旁。

壁上宫娥惟黛粉,帘前羽卫只风霜。

苔封古碣青千点,鸟飐閒门白一行。

剑阁已邻祠后主,江东犹自忆孙郎。

(0)

家司马牧圃诗

北风初受节,南国尚微暄。

选秫添松酿,编篱护橘园。

长筌鱼极浦,远烧猎寒原。

坐客俱沾醉,霜清月到门。

(0)

周五移居新娶赋赠

门护新云第五家,鸳鸯影浸小楼斜。

墙分别院宜男草,窗借东邻杏子花。

得月已教安晓镜,临流未许浣春纱。

携将满箧催妆句,散作机中片片霞。

(0)

寄怀史奉常

松云秪隔五湖流,湖畔年年忆旧游。

病懒我曾无雁字,时清君亦爱羊裘。

纵怜玉女潭边月,应念金人掌上秋。

见说追锋方四出,林中猿鹤漫相留。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