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嵌根藏洞宫,槎牙石生奫沦中。
波涛投隙漱且齧,岁久缺罅深重重。
水空发声夜镗鎝,中有晴江烟嶂叠。
谁欤断取来何时,山客自言藏奕叶。
江上愁心惟画图,苏仙作诗画不如。
当年此石若并世,雪浪仇池何足书。
我无俊语对巨丽,欲定等差谁与议。
直须具眼老香山,来为平章作新记。
太湖嵌根藏洞宫,槎牙石生奫沦中。
波涛投隙漱且齧,岁久缺罅深重重。
水空发声夜镗鎝,中有晴江烟嶂叠。
谁欤断取来何时,山客自言藏奕叶。
江上愁心惟画图,苏仙作诗画不如。
当年此石若并世,雪浪仇池何足书。
我无俊语对巨丽,欲定等差谁与议。
直须具眼老香山,来为平章作新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烟江叠嶂》,描绘了太湖中一块奇特的石头,它深深嵌在洞穴之中,形状如同槎牙,生长在水底,经波涛冲刷而形成深深的缝隙。夜晚,水声如夜锣,石内仿佛藏着晴朗江面和重重叠叠的烟雾缭绕的山峰。诗人想象这块石头可能来自遥远的古代,由隐士代代相传。他感叹,即使苏轼的诗也无法完全捕捉这幅画面的美,如果这块石头能与仇池石相媲美,那么仇池石就显得平凡了。
诗人自谦没有华丽辞藻来形容这壮丽景象,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共同评价其美。他认为只有独具慧眼的老者,如香山居士那样,才能准确地评述并记录下这段奇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太湖石的奇特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