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横大溪溪净碧,人不捕鱼鱼稳潜。
哀猿长啸雾垂地,饥虎一声风动帘。
金仙像古苔藓剥,铁磬夜敲规矩严。
道师达性傲时辈,不信书生来养恬。
门横大溪溪净碧,人不捕鱼鱼稳潜。
哀猿长啸雾垂地,饥虎一声风动帘。
金仙像古苔藓剥,铁磬夜敲规矩严。
道师达性傲时辈,不信书生来养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隐静寺景象。首句“门横大溪溪净碧”,以“门横”二字开篇,暗示了寺庙的隐秘与静谧,接着“溪净碧”三字,直接描绘出溪水清澈碧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人不捕鱼鱼稳潜”一句,通过对比人与鱼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人们不再捕鱼,鱼儿得以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这种状态象征着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哀猿长啸雾垂地,饥虎一声风动帘”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猿猴的哀鸣和饥饿老虎的一声吼叫,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雾垂地”和“风动帘”则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金仙像古苔藓剥,铁磬夜敲规矩严”描绘了寺庙内庄严的景象。古老的金仙像被苔藓覆盖,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夜晚敲击铁磬的声音,虽然规矩严谨,却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最后一句“道师达性傲时辈,不信书生来养恬”表达了对道师的赞美之情。他能够超越世俗,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对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书生来说,他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恬淡和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静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圣主当阳日,临轩雅好文。
四郊承累洽,间亦起尘氛。
安危时注念,将相总难分。
有美南州彦,修洁袭清芬。
千秋绳作者,万里志奇勋。
家学源流远,趋庭嗣述勤。
绮谭绎霞馆,保泰虑弥殷。
应心思哲匠,屑玉见缤纷。
洞彻天人理,宁惟躐典坟。
请缨追往烈,草檄震前闻。
燕台方市骏,冀北未空群。
扶摇将直上,阊阖待排云。
吉甫称为宪,他时或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