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与修竹,展图并堪悦。
对竹俗虑消,握兰芳香发。
常与善人居,独持君子节。
更忆长吟者,千岁字不灭。
幽兰与修竹,展图并堪悦。
对竹俗虑消,握兰芳香发。
常与善人居,独持君子节。
更忆长吟者,千岁字不灭。
此诗以“幽兰与修竹”开篇,描绘了两样高洁之物并置的画面,既展现了视觉上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雅。兰花与翠竹,一柔一刚,相得益彰,不仅给人以视觉享受,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对竹俗虑消”,诗人通过与竹子相对,内心杂念得以消除,暗示了竹子所代表的清静与脱俗。而“握兰芳香发”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香气能激发人的精神愉悦,净化心灵。
“常与善人居,独持君子节”两句,表达了与品德高尚之人交往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坚守君子之道的决心。这种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人格独立的重视。
最后,“更忆长吟者,千岁字不灭”则寄托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留下千古佳作的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创作的期许,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流传千年,不被时间遗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兰与修竹的描绘,以及对与善人交往、坚守君子节操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人文关怀。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
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
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
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
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
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
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
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
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
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