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旭常难保,春寒未易禁。
锋交马旋泞,室毁燕巢林。
民望兵如雨,人言潦属阴。
何当抉云雾,放出太阳临。
晴旭常难保,春寒未易禁。
锋交马旋泞,室毁燕巢林。
民望兵如雨,人言潦属阴。
何当抉云雾,放出太阳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与自然灾害并存的萧瑟画面,通过对比春日难得和战乱频仍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晴旭常难保,春寒未易禁。”两句写出了天气多变,不仅晴朗的日子难以长久保持,而且即便是春天,也难免寒冷的侵袭。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社会动荡不安。
“锋交马旋泞,室毁燕巢林。”这里通过战马嘶鸣、房屋破损、燕子失去栖息之地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生命的无常。马的嘶鸣象征着战乱的紧张气氛,而毁坏的房屋和无家可归的燕子,则是战争对民众生活影响的写照。
“民望兵如雨,人言潦属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前面的描写。人民渴望解脱战乱之苦,如同期待雨水一样,而流传的人语则像连绵不断的阴霾,反映出人们对于战争的普遍恐惧和对和平的共同向往。
“何当抉云雾,放出太阳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期待着能够驱散笼罩心头的乌云,让明媚的太阳重新照耀大地。这既是自然层面的愿景,也是对和平安宁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与人世间苦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憎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渴望。
昔年五宿天界寺,今日重逢天界僧。
傍看无发胜有发,此事吾能汝不能。
听讲雨花还更否,闻钟乞食记谁曾。
雪鸿指爪何劳荅,且共庞公坐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