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
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
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比春天与秋天的不同,表现了季节变换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诗人先写“昨见春条绿”,这是对春日景色的回忆,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紧接着,“那知秋叶黄”则转换到了秋天,那时树叶由绿转黄,预示着生命力的衰退和季节的更替。
蝉声在这里象征了夏末秋初的声音,它“犹未断”,意味着夏日的痕迹还未完全消失。这与“寒雁已成行”形成对比,寒鸭(雁)代表着秋天的到来,它们已经排列成行,飞向南方,更明显地昭示了秋季的气息。
诗人通过这两种声音和景象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季节更迭的感慨。同时,这也隐含着人生无常的哲理,春去秋来,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生命流转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书画尝闻晋右军,当时深遁乐天真。
空山寂寞人何在,一水泓澄墨尚新。
灵运也思轻印绶,季鹰还解忆鲈莼。
高风夐古应相照,共是知几此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