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蹄饰镂鞍,飞鞚度河干。
少年本上郡,遨游入露寒。
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
闻有边烽息,飞候至长安。
然诺窃自许,捐躯谅不难。
占兵出细柳,转战向楼兰。
雄名盛李霍,壮气能彭韩。
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
要功非汗马,报效乃锋端。
日没塞云起,风悲胡地寒。
西征馘小月,北去脑乌丸。
报归明天子,燕然石复刊。
妍蹄饰镂鞍,飞鞚度河干。
少年本上郡,遨游入露寒。
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
闻有边烽息,飞候至长安。
然诺窃自许,捐躯谅不难。
占兵出细柳,转战向楼兰。
雄名盛李霍,壮气能彭韩。
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
要功非汗马,报效乃锋端。
日没塞云起,风悲胡地寒。
西征馘小月,北去脑乌丸。
报归明天子,燕然石复刊。
这首《白马篇》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徐悱的代表作之一,以“白马”为题,描绘了一位英勇少年从军征战的故事。
诗中开篇即以“妍蹄饰镂鞍,飞鞚度河干”描绘出少年英姿飒爽,驾驭骏马飞驰过河的情景,展现其豪迈之气。接着,“少年本上郡,遨游入露寒”,点明少年出身于北方边疆之地,早年便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为后文的征战埋下伏笔。
“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赞美少年武艺高强,如同精雕细琢的宝剑与珍贵的珍珠制成的弹丸,暗示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精神。
“闻有边烽息,飞候至长安”描述了少年得知边境安宁的消息,立即前往京城,准备接受新的使命,展现了他忠心耿耿、随时待命的高尚品质。
“然诺窃自许,捐躯谅不难”则表达了少年对自己誓言的坚定信念,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
“占兵出细柳,转战向楼兰”描绘了少年率领军队出征,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抵达遥远的楼兰地区,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雄名盛李霍,壮气能彭韩”将少年的威名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李广、霍去病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英雄形象和赫赫战功。
“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少年的箭术高超,连石头都能被箭矢穿透,甚至让敌人惊恐到头发竖立,进一步凸显其武艺之精湛。
“要功非汗马,报效乃锋端”指出少年的功勋并非仅凭骑马冲锋获得,而是通过智谋和勇气,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来实现的。
“日没塞云起,风悲胡地寒”描绘了征战归来时的景象,夕阳西下,边塞云起,寒风凛冽,渲染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
“西征馘小月,北去脑乌丸”描述了少年在西征中斩杀敌军将领,北上时又击溃乌丸部落,展现了其在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报归明天子,燕然石复刊”最后点明少年完成任务后,回到京城,向天子报告战功,并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象征着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英勇少年从军征战的描绘,展现了其忠诚、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对英雄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