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贫居自述·其四十二》
《贫居自述·其四十二》全文
明 / 李孔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逍遥容与乐尧天,半是凡人半是仙。

单管收留香翰墨,何曾剩落臭铜钱。

铅华粉黛归人屋,瓦甑箪瓢在我边。

几度醉回随处舞,儿童笑我老狂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居者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充满了乐观与洒脱。首句“逍遥容与乐尧天”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以“逍遥”二字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仿佛在享受着如同古代圣贤尧帝治下的太平盛世,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感。

接着,“半是凡人半是仙”一句,既是对自身身份的戏谑,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微妙平衡的把握。他自认为虽身处凡尘,却也拥有一份超凡脱俗的情怀,这种自我认知充满了自信与豁达。

“单管收留香翰墨,何曾剩落臭铜钱。”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价值取向。他珍视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香翰墨”,即美好的文字与艺术,而非物质财富——“臭铜钱”。这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心灵的充实与精神的愉悦。

“铅华粉黛归人屋,瓦甑箪瓢在我边。”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他将珍贵的化妆品(铅华粉黛)与日常必需品(瓦甑、箪瓢)并置,暗示了他对物质追求的淡漠,以及对简单、实用生活的推崇。

最后,“几度醉回随处舞,儿童笑我老狂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他时而饮酒作乐,时而舞蹈狂欢,甚至被孩子们视为“老狂颠”,但这恰恰反映了他不受世俗束缚、率性而为的人生态度。这种生活状态,既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贫居者在物质匮乏中寻找精神富足、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独特视角,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真我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孔修
朝代:明

明广东顺德人,居广州,字子长,号抱真子。陈献章弟子。好读书,尤精《周易》。擅诗画,工书法。家贫,犹不肯投合于时。二十年不入城市。
猜你喜欢

题兴平教谕罗时可西山清啸集

西山老人须发苍,舒啸直登千仞冈。

应谷大声穿石裂,旋风遗响入云长。

江流赤壁空寒月,树倚苏门几夕阳。

今古英豪本同调,不胜遐想接微茫。

(0)

江头绝句·其五

冰壶银作顶,餐具竹为盘。

父老知蛮语,儿童睹汉官。

(0)

再咏看芙蓉答沈文举

淮海秋高宸阙下,客袖飘萧怯凉雨。

翩然步向庭阶看,一笑芙蓉红半吐。

朅来濠梁今五年,繁华每惜青春前。

庄周台东芳草绿,绕床化蝶成孤眠。

先生近入黉宫住,佩玉花还喜相遇。

秋色于人亦有情,把酒何辞斜日暮。

斯文万代肺腑亲,食前岂必罗八珍。

集裳骚客楚天远,悠悠江水空愁人。

锦城慨想当年事,富贵宁为身后计。

笑谈历历襟怀开,会聚风流那复易。

凤城北风天早寒,物华恋恋良已难。

拒霜须令慰晚节,肯容霜后愁枯干。

(0)

哭崔孝子

两渡南溟万里游,春晖欲报思悠悠。

储宫上启恩仍浃,慈母同归志竟酬。

至孝不闻来福寿,大招忽复些冥幽。

九重阊阖何由诉,执笔空烦涕泗流。

(0)

寄玉山知县·其二

满城风雨落花深,望望溪山思不禁。

笑我穷经空白首,多君视篆祇丹心。

寿春欲解时苗犊,单父频听宓贱琴。

谁是玉堂挥翰手,墨卿须致竹窗阴。

(0)

题鉴湖晓霁

鉴湖晴涨白鸥波,贺老风流问若何。

蛮贾趁墟酬市语,洞山踏月听空歌。

夹堤菱芡经时熟,入郭鱼虾近日多。

我亦有心探禹穴,须君同赋考盘阿。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