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从生。
何时返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从生。
何时返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首句“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通过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澄清与外界的混沌形成鲜明对照。接下来的“寸田满荆棘,梨枣无从生”描绘了一种贫瘠之景,但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生长、不以物喜的态度。
中间部分“何时返吾真,岁月今峥嵘。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表达了对回归本真、摆脱世俗羁绊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即早已洞察世事纷杂,认识到世间关系的轻重。
尾段“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则是对一位道士的赞美,表达了对于这位道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而“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则是诗人被这位道士所点化,对于自己的未能如愿回归自然的生活感到惋惜。
最后,“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表达了对道士的敬重,以及希望能够像道士一样,超脱尘世、掌握自己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脱世俗的追求。
健者去骚坛,闻金不闻鼓。
君复动余兴,化晕猫睛午。
雒诵海棠诗,怀人远鄠杜。
循职不负丞,拯恤乐比户。
秦关柳依依,百斛葡萄醑。
缔好本朱陈,婚嫁迟儿女。
昨过道南宅,香雾文窗煦。
新绿亚竹梢,旧巢识燕侣。
手栽尺已丈,开落廿年数。
弃去传舍如,枨触鹈鴂苦。
千丝万丝萦,昨日今日妩。
幸托谢庭芳,枝繁映簪组。
子弟兰玉珍,雅材一百五。
无忘角弓篇,嘉树厚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