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地僻濒东海,九载行淹博士居。
坐对梅花无俗虑,从知读尽五车书。
赣榆地僻濒东海,九载行淹博士居。
坐对梅花无俗虑,从知读尽五车书。
这首诗描绘了萧士高在僻静的赣榆之地,临近东海,九年中作为博士居住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地僻”、“濒东海”这样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九载行淹博士居”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之长,也暗示了萧士高在此期间潜心学术,不为外界所扰。
“坐对梅花无俗虑”,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生动展现了萧士高面对梅花时的超然心境,没有世俗杂念的干扰,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梅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致,更是精神高洁、品格清雅的象征,反映了萧士高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从知读尽五车书”则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深厚造诣。五车书,古代形容书籍之多,这里用来形容萧士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这一句不仅赞扬了他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萧士高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位学者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学术的精进。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
冰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
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偶因从吏役,远到冥栖处。
松月想旧山,烟霞了如故。
未遑鍊金鼎,日觉容光暮。
万虑随境生,何由返真素。
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